摘要:本文对早期农村合作组织进行了探析。“三农”问题最本质的部分是农民权利缺失,而农民权利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太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受到市场的冲击,广大农民开始自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希望通过新组织架构的搭建,完善乡村治理模式,但是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而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力和巨大的示范效应的农村建设运动,以文化改良、乡村再造、民族复兴为主要目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大量知识分子们积极投入新型农村组织化建设之中,试图让松散分散的中国农民通过加入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等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凝聚力,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开展有效的互助合作,以应对自然和市场的风险和村庄的治理困境。本研究就是从农村合作组织的视角探索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化的本土经验,以燕京大学清河试验的个案为例,分析新型合作组织进入当地后产生的成效及困难,为当前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提供经验和启示。